近日,中宣部公布了2024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171種,其中圖書選題151種、音像電子出版物選題20種。進入此名單的選題,都是主題出版的優中選優之作,也是出版社力推的年度重點。入選的圖書是如何策劃出版的,出版社在出精品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做法,《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選取名單中社科類、文學類、少兒類這3個占比較大的類別進行梳理分析,以期尋找共性,為行業提供借鑒。
社科類選題:抓住理論熱點 抓好時間節點
近日,中宣部公布了2024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其中人文社科類圖書選題數量眾多,占比達到一半。從黨史國史到思想理論研究,從新中國成立75周年到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從中國式現代化到新質生產力再到“兩個結合”相關研究……人文社科類圖書選題精彩紛呈,全面體現了出版行業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出版責任擔當,也為讀者提供了全面、客觀了解中國的窗口。
內容體現時代性
闡釋好傳播好黨的思想理論、黨和國家的發展歷史是主題出版最重要的方向,也是出版單位重要的責任和使命。《中國共產黨編年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決議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百年學習史》《紅色畫卷:書寫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等選題,充分展現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內容。
《命運之旗:新時代理論創新與新征程使命任務》《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等從多角度聚焦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體現了主題出版選題緊跟時代熱點的鮮明特色。自去年以來,多本關于新質生產力的著作陸續出版,試圖從不同角度展開對新質生產力的研究。在選題創新方面,人民出版社經濟與管理編輯部主任鄭海燕介紹,此次入選的《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一書的特色體現在以下3點:從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角度認識新質生產力,從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進生產力基礎角度研究新質生產力,從支撐高質量發展角度理解新質生產力。
除了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學術界推出了有關“兩個結合”相關研究的學術熱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介紹,此次入選的《“兩個結合”基本問題研究》是從歷史與哲學相結合的視角深入系統研究“兩個結合”基本問題的著作。《中華之道: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學闡釋》則從多維度視角,對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哲學闡釋。這兩本書既有很強的學理性,又力求通俗易懂。以“兩個結合”為指引守護中華文化根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人文分社編輯王琬瑩說,《中華文化根脈》一書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做好中國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圍繞重大事件和重要時間節點做好選題開發是主題出版的顯著特色。圍繞新中國成立75周年這一主題,從《新中國75年》到《新中國經濟簡史(1949—2024)》等,從不同角度展現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
策劃注重連續性
通過對比近些年的主題出版物選題分析發現,一些出版社的圖書相關選題連續入選的背后,有著一定的策劃出版規律可循——充分體現了出版社注重選題策劃的整體性、連續性、系統性,多維度成系列打造主題圖書,呈現了主題出版的系列化、品牌化效應。
“《新中國經濟簡史(1949—2024)》的出版恰逢其時,過硬的作者團隊是這部權威著作的質量保證,也是我們編輯團隊完成高質量編校工作的有利條件。”經濟科學出版社財政分社社長、該書責任編輯之一王娟說,《新中國經濟簡史(1949—2024)》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這是繼2022年推出的《中國經濟這十年(2012—2022)》和2023年推出的《中國經濟改革簡史(1978—2023)》之后,作者團隊與經濟科學出版社合作的又一部主題出版精品力作,連續3年,不僅體現了選題開發的系列性,還充分體現了出版社和權威作者保持了長期穩定密切的合作。
今年既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此次入選的《為什么是鄧小平》《小平小道》等均為相關重要選題。《為什么是鄧小平》責任編輯唐明星說,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在2023年年初做年度選題規劃時,就想到2024年要推出相關重量級的選題圖書,以紀念這位偉人。此前三聯出版的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鄧榕的《我的父親鄧小平:戰爭年代》《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都已成為經典長銷圖書,累計印銷百萬冊以上。此次之所以選取黨史專家陳晉撰寫書稿,唐明星認為,作者具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治史研究,能夠寫出這部具有強烈思想沖擊力和情感震撼力的黨史學術普及讀物。
在有關傳統文化圖書策劃方面同樣如此。“《治家:中國人的家教和家風》是我社持續打造的‘家風’系列重點項目,此前策劃出版的《家風十章》《齊家》均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發行量均超7萬冊,取得了較好的‘雙效’。”廣西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吳小龍說,家風主題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治家》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存山帶領的團隊是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研究專家,寫作家風讀物多年,有深厚的學術素養,也有較好的語言表達,是該書的不二人選,這些都為打造主題出版精品提供了有力支持。
(范燕瑩)
文學類選題:做好“人的文章” 做活主題出版
如今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新近公布的2024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中的文學類圖書很多都聚焦于此,用動人的文學筆觸描摹火熱的場景,觀照社會更觀照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記錄那些置身其中的人與令人驚嘆的創造成果。
逐一核實細節 聚焦山鄉巨變
吃水不忘挖井人,從不同角度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文學類主題圖書的永恒主題之一。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神山星火》是一部連接黨史與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的作品。這部由光明日報社調研組持續數年、多次采訪后形成的報告文學作品,不僅寫出了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鎮神山村的百年巨變,而且因幫助烈士尋親等故事更具溫度。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對該書高度重視,集團副總編輯、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長葉國斌全程協調各項工作。《神山星火》責任編輯錢叢說,編校團隊對神山村所涉諸多細節都進行了逐一核實,并就“進剿”“會剿”“圍剿”等詞語用法專門請教黨史專家。不只如此,該書封面設計也經歷了幾十個方案的反復打磨,可謂每個環節都精益求精。
作家出版社的《同舟》、百花文藝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草木志》、貴州人民出版社的《黔村行記》、沈陽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蘋果紅了》等入選作品,都是聚焦山鄉巨變主題的作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文學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土壤,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等提供了引導與扶持,發展變遷與文化引導的雙向互動催生了眾多優秀文學作品。
雖然都是聚焦于山鄉巨變,但入選圖書各有獨特的文學書寫。比如,《草木志》以山村常見的植物為載體,借鑒古典文學的比興手法,寫出了鄉村振興中性情各異的人物與斑斕多姿的生活。這批優秀作品拓展了新時代鄉村文學主題性寫作的深度與廣度,對主題性寫作具有重大的引領與示范價值。眾多主題出版文學作品更具吸引力,進一步走向高質量發展。
專家審讀把關 講好發展故事
中國速度、中國高度、中國跨度、中國溫度令世界驚嘆、國人自豪。多部入選的文學類作品記錄中國發展建設的成績,講好發展中的故事。比如,花城出版社的《脈動大灣:國家超級地下調水工程紀實》、四川文藝出版社和重慶出版社的《萬橋賦》等圖書都是對重大建設成就的關注,此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江如練》聚焦于生態文明建設。這批圖書中報告文學是常見形式之一。
花城出版社大眾圖書分社副主任陳詩泳說,書稿經過編輯加工后,他們邀請了文學領域的權威專家以及水利專家,對書稿進行審讀,提升書稿的文學性,確保對工程描述的真實準確。“報告”的著重點是真實,而“文學”則是其可讀性。報告文學要真實又好看,要關注“報告”背后“人”的故事。《脈動大灣》最大的特色是講述了這項“超級工程”力倡科技賦能,工程的設計者和建設者大膽創新打造生態智慧水利的故事,將人的故事與工程的報告相結合。
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大港》呈現了全球港口“中國模式”的時代傳奇。《中國大港》書名既凸顯了作品的地域特色——聚焦于中國的重要港口,又隱含了宏大的敘事背景與深遠的歷史意義。浙江文藝出版社對該書進行了精心策劃與深度打磨。該項目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許龍桃全程策劃統籌,帶領編輯團隊通過細致入微的分析與調整,使得讀者能夠跟隨作者的筆觸,輕松感受港口的發展與變遷,體會其中蘊含的時代精神與人文關懷。該書經過多輪次的校對與修訂,形成了1萬多字的審讀意見,豐富了書籍的思想內涵與藝術表現力。
提供獨特視角 創編不斷溝通
名家新作始終備受關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中同樣表現出這一特色。長江文藝出版社的《聽漏》、譯林出版社的《登春臺》分別是作家劉醒龍、格非此前系列創作的延續。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的《在曠野里》是作家柳青的長篇小說佚作,被稱為新中國文學史上的遺珠。
多部作品有著獨特的視角。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去北川》、百花文藝出版社的《曾在部隊扛過槍》、湖南文藝出版社的《親愛的人們》等多種題材、風格的書寫,極大滿足不同興趣愛好的讀者的閱讀需求。
湖南文藝出版社一直高度重視原創文學發展,旗下《芙蓉》雜志搭建了良好的書刊互動平臺,創作《親愛的人們》的馬金蓮一直是《芙蓉》的作者,《親愛的人們》的責任編輯楊曉瀾是《芙蓉》雜志編輯部主任。10多年的合作與信任讓雙方共同打磨了這部精品。目前《親愛的人們》入選“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重點扶持項目、“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等。回顧該書打磨過程,楊曉瀾說:“精品必須認真準備和打磨。從收集資料到創作完成,馬金蓮花了近10年時間,調動了人生目前的全部積累,且寫完初稿后打磨了10余次。而編輯必須有和作家對話的能力,參與改稿的能力。這本書在創作中,作者、編輯多次溝通,不斷調整寫作方向,最終才以現在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
(洪玉華)
少兒類選題:有意義又有意思
在近日公布的2024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中,少兒類圖書異彩紛呈,多部作品彰顯出充沛的時代精神內核,貼近熱點,貼近童心。《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通過梳理與采訪了解到,出版機構對主題出版高度重視,調配骨干編輯力量,聘請科學顧問、業界專家把關,為“寶藏選題”搭載“黃金配置”。
時代之音投影于童年生活
少兒類主題出版物可以引導少兒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少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多部入選作品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題,將時代之音投影于童年生活。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會發光的聲音》聚焦新時代紅領巾講解員的學習生活,用“空中課堂”的形式串聯起兩地師生關于演講和成長的故事,作者趙菱采用江蘇南京和西藏拉薩雙城視角,獻禮江蘇援藏30周年。晨光出版社和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宇宙的夢想》從一個航天工作人員的孩子肖宇宙的視角娓娓道來,展現了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風貌。《金色日出》從男孩鹿波的日常生活出發,書寫了幾代地質人的奉獻,為了打磨這部作品,明天出版社編輯孟麗麗和作者劉虎一道采訪了山東地質六隊的老中青三代地質人,為小說創作積累了大量素材。
廣袤的中國鄉村日新月異,大象出版社推出的“我的美麗鄉村叢書”用兒童文學的形式講述多個地方在實現鄉村振興進程中的故事。大象出版社主題出版編輯部副主任丁子涵說,這套叢書的視覺設計有不少巧思,如《飛起來的村莊》是寧夏作家馬慧娟撰寫的以西海固地區易地搬遷為主題的兒童文學,書中3張章節頁插畫分別展現了3個生活階段,清晰勾勒出西海固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每個章節頁的插圖采用四宮格設計,宛如一扇扇窗戶,旨在為讀者營造一種透過窗欞觀賞鄉村風情的視覺體驗。
希望出版社的《中國媽媽》關注了援非醫療隊這一群體。為何能抓住這一選題呢?希望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王琦解密:“希望出版社把主題出版當‘一把手工程’來抓,社領導帶頭研究,并在績效考核等激勵機制上予以傾斜,鼓勵編輯圍繞重大事件、重大時間節點等主動策劃選題。”希望出版社圖畫書編輯室主任張曉晴說,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10周年,編輯在2022年便關注到這一時間節點,經過與作者長達兩個多月的選題推敲,查閱了大量書籍和新聞報道后,最終敲定關注援助非洲的婦產科醫生這一群體,通過講述一對非洲雙胞胎兄妹的成長故事和兩代援非醫生薪火相傳的故事,書寫感人的國際友誼,致敬中國派遣援非醫療隊60周年。為了將這部書打造成精品,張曉晴回憶,書稿大改有八九遍,直到出版前一個月還在改。出版社約請了新華社駐非洲高級記者進行審讀,還請教了許多親歷援非工作的醫生,為的就是盡量還原真實的援非醫生的工作情況。
多樣化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從入選作品中可以看到,少兒類主題圖書題材變得更加廣博和多樣化,通過科普與心理關懷助力孩子探索世界、健康成長。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珊瑚在歌唱》講述的是海洋與珊瑚的生態故事。在被問及如何發現了這一選題時,《珊瑚在歌唱》責任編輯吳倩說,社里此前出版過海洋主題的兒童文學作品,有意愿在海洋文學領域深耕。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浩把曾在海軍部隊工作16年、也駐守過島礁的作家王棵和他的新作引薦給了出版社。編輯團隊得知還有“種珊瑚”這樣一種新奇、有趣而且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面對寶藏選題,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孫卓然帶隊,抽調骨干編輯力量,以打造精品為目標,與作家一道對作品反復修改打磨。孫卓然說,出版社為這部作品召開了改稿會,邀請出版人、評論家等對作品進行審讀,提出修改提升意見,還專門邀請了科學顧問對書中的科學知識以及繪畫進行把關。“為孩子們奉獻優質的主題出版物,既是出版社貫徹落實國家大政方針的使命擔當,也是培育孩子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現實需求,我們責無旁貸。”孫卓然說。
小小少年也有煩惱。入選作品中,有許多關注了兒童的心理健康。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和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的《蘋果花開》中的小主人公負氣出走,在與蘋果園主人的相處中,他體驗了耕種的艱辛與責任的含義,小說通過溫暖的故事,呼吁社會關注兒童心理問題。新蕾出版社的《我的世界》展現外賣騎手子女如何在一段段經歷中體味著艱辛、感受著堅韌。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繡虎少年》將殘疾少年的成長故事與非遺湘繡結合,直面少年內心激烈動蕩的至暗時刻。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經理、總編輯胡雋宓曾這樣介紹,這是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繡為書寫題材的兒童小說,殘疾少年梓屹的成長追尋與湘繡技藝的傳承創新兩條故事線交織,“倘若人生缺憾不可避免,你仍然可以為自己繡出一個未來”。